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研究生院
首页|部门概况|招生工作|培养工作|学位工作|管理工作|思政工作|就业工作|导师队伍与风采
  通知公告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学位工作>>通知公告>>正文
 

2022年校级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拟获奖名单公示

发布时间:2022-11-18 17:26:49   点击数:

2022年校级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

拟获奖名单公示


根据《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办法(试行)》(广中医校办〔2020242号)、《关于开展2022年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的通知》(广中医校办〔2022197号)要求,经研究生申请,指导教师审核,学院组织专家评选,相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研究生院组织校外专家复核评审,拟评选18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具体名单见附件。

现对拟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1118-1124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方式向研究生院(大学城校区办公楼612室)提出异议,内容包括具体的证据或科学依据,个人反映情况需提供亲笔手写签名,单位反映情况需盖单位公章,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

受理人:曾庆波、余东梅

邮箱:Yudm@gzucm.edu.cn



研究生院

20221118


附件:

一、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18篇)

序号

推荐分委员会

院所

作者

姓名

学位

类型

专业名称

学位论文题目

指导

教师

1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贺雨

学术型

中医内科学

基于巨噬细胞Piezo1探讨丹酚酸B改善肾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李静

2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董鑫

学术型

中医内科学

基于Mtln调控巨噬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探讨暖心康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和机制

冼绍祥

3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崔世超

学术型

中医妇科学

外泌体miR-198介导母胎界面自噬在自然流产中作用机制及减味寿胎丸的干预研究

罗颂平

4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郭依宁

学术型

中医内科学

基于心肌细胞ACSS2探讨心阳片防治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

王陵军

5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徐嘉敏

学术型

中医内科学

冠心病痰瘀证候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特征比较研究

杨小波

6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占凯

学术型

中西医结合临床

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研究IBS-D肝郁脾虚证及痛泻要方作用机制

黄绍刚

7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曾海平

专业型

中医外科学

五达颗粒对腹腔镜肠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陈志强

8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郑舒馨

专业型

中西医结合临床

基于肠道菌群/次级胆汁酸/Tregs   探讨通冠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干预作用

张敏州

9

第三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顺德医院

吴君璇

专业型

中医内科学

瘀热互结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组织蛋白酶B含量及毛冬青皂苷I抑制组织蛋白酶B的心肌保护作用

王大伟

10

针灸及第五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五临床医学院

叶翔凌

专业型

中医骨伤学

基于巨噬细胞极化探讨补肾强筋胶囊对骨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许学猛

11

针灸及第五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段礼宁

专业型

针灸推拿学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李敏

12

中西医结合基础第一分委员会

基础医学院

叶森

学术型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丹皮酚通过HMGB1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防治脓毒症机制研究

黎晖

13

中西医结合基础第一分委员会

基础医学院

宋孟

学术型

中西医结合基础

基于 NLRP3 研究京尼平苷酸防治胆汁淤积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张奉学

14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药学院

王玉娥

学术型

中药学

亚油酸氢过氧化物金属配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关世侠

15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药学院

黄绍伟

学术型

中药学

大黄牡丹汤及其组分通过DR3信号调控ILC3功能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研究

周联

16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青蒿中心

李晓波

学术型

中药学

Clusterin亲和肽修饰的姜黄素长循环纳米粒对肺损伤的作用研究

徐勤

17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药学院

韦霞

学术型

中药学

两株海洋本草软珊瑚共附生曲霉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TDP1抑制和细胞毒活性研究

张翠仙

18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药学院

许烈强

学术型

中药学

黄柏及其主成分代谢物降尿酸作用研究

苏子仁



二、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共50篇)

序号

推荐分委员会

院所

作者

姓名

学位

类型

专业名称

学位论文题目

指导

教师

1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孙术宁

学术型

中医内科学

髓系抑制细胞对小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心阳片的相关调节作用

鲁路

2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冯坤良

学术型

中西医结合临床

姜黄素通过circFGGY调控Smad7抑制肝癌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钟崇

3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何琪

专业型

中医骨伤科学

基于AKT/Gsk3β/NFATc1信号通路介导的骨与糖代谢探讨三黄降糖片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王海彬

4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林瑞婷

专业型

中西医结合临床

益肺散结方(丸)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

林丽珠

5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陈小凤

专业型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先兆流产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早期妊娠结局及中医证候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邓高丕

6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江晓涛

专业型

中医内科学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诊断的量化研究

刘凤斌

7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梁家华

专业型

中西医结合临床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中医证候探析及临床预测模型构建

洪创雄

8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李婧斓

学术型

中医骨伤科学

欧当归内酯A抑制破骨细胞改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小鼠骨丢失的研究

张顺聪

9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凡一诺

专业型

中医骨伤科学

基于微观辨证研究股骨头坏死边界及负重区完整率与塌陷的关系

陈镇秋

10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李翊铭

学术型

中医临床基础

原花青素B2抗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李赛美

11

第一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刘城鑫

专业型

中医内科学

加味苇茎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痰热蕴肺证)的系列单病例随机对照研究

刘小虹

12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张社彬

学术型

临床检验诊断学

铜绿假单胞菌QS相关sRNA   AmiL调控毒力因子的作用机制研究

13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李梦真

专业型

中医内科学

基于“脑--齿”轴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患者口腔微生物特征

郭建文

14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陈惠芬

专业型

中西医结合临床

脂肪相关指标与 CKD3-5 期非透析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

吴一帆

15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张昌林

专业型

中医内科学

祛湿化痰法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痰湿证人群的临床研究

招远祺

16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赵金龙

专业型

中医骨伤科学

肩袖损伤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

17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南部战区总医院

刘嘉慧

学术型

临床检验诊断学

核受体转录因子ERRα通过靶向CCNE3诱导乳腺癌细胞顺铂耐药

孙朝晖

18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陈丽春

学术型

内科学

痰湿体质不同体型人群的转录组学特征

曾慧妍

19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王阿玲

专业型

中医内科学

中医体质辨识联合量子共振检测筛查结直肠腺瘤的研究

张北平

20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南部战区总医院

李文丹

学术型

神经病学

基于机器视觉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识别的临床研究

邹海强

21

第二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专业型

中医内科学

克罗恩病湿证量化诊断的探索性研究

22

第三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三临床医学院

袁嘉尧

专业型

中医骨伤科学

绝经后女性肌肉质量、骨密度、25OHD水平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黄宏兴

23

第三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三临床医学院

梁嘉畅

专业型

中医骨伤科学

葛根祛湿合剂联合平乐推按法治疗风湿阻络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翟明玉

24

第三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三临床医学院

谢曼琳

学术型

临床检验诊断学

骨碎补源性细胞外囊泡通过hsa_circ_0001275/miR-422a轴促进h-BMSCs成骨分化

赵可伟

25

第四临床医学分委员员

第四临床医学院

胡锐

专业型

中医内科学

原发性肝癌免疫相关标志物筛选及气虚血瘀型循环免疫细胞微观研究

周小舟

26

第四临床医学分委员员

第七临床医学院

柯可

专业型

中医外科学

基于“内外并治”理论对I-II度直肠内脱垂的临床观察

冯群虎

27

针灸及第五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卢玮婧

专业型

针灸推拿学

调神针法治疗帕金森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庄礼兴

28

针灸及第五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许民栋

专业型

针灸推拿学

不同频率电针阳明经穴对初级运动皮层兴奋性的作用研究层兴奋性的作用研究

易玮

29

针灸及第五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林铭

学术型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探讨小腿三头肌-跟腱的力学特性

刘春龙

30

针灸及第五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林叶泽

专业型

针灸推拿学

背俞五穴结合四神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李敏

31

针灸及第五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魏文静

学术型

针灸推拿学

电针改善糖尿病小鼠早期肾血管损伤及机制研究

唐纯志

32

针灸及第五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张方圆

专业型

针灸推拿学

基于EEG图论分析法观察电针干预抑郁障碍的疗效研究

符文彬

33

针灸及第五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第五临床医学院

赵婧秀

专业型

针灸推拿学

扶阳火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聂斌

34

针灸及第五临床医学分委员会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陈辉焕

专业型

中西医结合临床

缺血性中风痰湿证危险因素及唾液蛋白组学标志物的探索

陈红霞

35

中西医结合基础第一分委员会

基础医学院

罗甜裕

学术型

中西医结合基础

柯里拉京抑制巨噬细胞内ROS/TXNIP/NLRP3信号介导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潘浩

36

中西医结合基础第一分委员会

基础医学院

林曦

学术型

中医医史文献

近代上海疗养院研究

李永宸

37

中西医结合基础第二分委员会

科技创新中心

罗宝花

学术型

中西医结合基础

白藜芦醇联合抗PD-1单抗对人源化胰腺癌小鼠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刘晓秋

38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药学院

唐渝茜

学术型

药物化学

海洋真菌土曲霉来源的新型杂萜类化合物及其活性研究

崔辉

39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药学院

黄慧玲

学术型

中药学

PcPTSPcFPPS启动子相关结合蛋白参与调控广藿香醇合成的研究

陈立凯

40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药学院

张瑞勤

学术型

中药学

源于Bacteroides intestinalis 的新型多功能木聚糖酶-辅酶的鉴定和功能分析

王魁

41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药学院

李乐

学术型

药物分析学

岗梅三萜氧化修饰相关CYP的功能研究

徐晖

42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药学院

罗慧娟

学术型

中药学

基于“肠菌-TPH1”途径探讨广藿香油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肠源性血清素的机制

刘煜洪

43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徐雅

学术型

中药学

广陈皮-普洱复合茶的化学成分分析

徐文

44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药学院

肖显锋

学术型

中药学

番石榴叶及碟花金丝桃果实中杂萜的分离与鉴定

张容容

45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第一临床医学院

胡莉

专业型

中药学

仿野生霍山石斛质量评价及不同贮藏年份霍山石斛枫斗成分分析

黄月纯

46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山中医院

杨静

专业型

中药学

Ardisiacrispin B抗结直肠癌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

钟希文

47

中药学、药学分委员会

中药学院

班梦梦

专业型

中药学

砂仁资源调查及真伪鉴别研究

张丹雁

48

护理学分委员会

第二临床医学院

薛乐怡

专业型

护理

负载艾叶提取物水凝胶促进慢性伤口愈合的研究

邓丽丽

49

管理人文与交叉学科分委员会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张聿

学术型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共病失能权重测算方法研究--以广州市糖尿病为例

周尚成

50

管理人文与交叉学科分委员会

医学信息工程

骆文

学术型

中医药信息学

阿尔茨海默病不同阶段转化风险预测及可解释性研究

刘秀峰



上一条:关于2022年下半年拟申请学位研究生学位信息采集通知
下一条:关于开展2022年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的通知

关闭

打印】    【收藏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中国博士后
广东省学位委员会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      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