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在金匮要略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金匮要略和中医风湿病专业教学、医疗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学科学事业服务。
2、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严谨的学术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3、深入领会、研究、运用《金匮要略》。在深刻理解,熟记重点条文的基础上掌握其理法方药,具有运用脏腑经络辨证论治的能力,具备对本门课程开展理论整理、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临床风湿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的能力,对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有较深入的了解。
5、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一)强直性脊柱炎(AS)的研究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研究,从分子免疫学水平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特点,对通痹灵系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干预进行研究,阐明岭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阐明通痹灵治疗AS的疗效机理,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风湿中药提供依据;制定SQOL-AS量表,并对照观察了通痹灵对A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建立AS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完善和建立AS中医药诊疗规范。拟重点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中医药治疗AS的临床疗效,明确作用机理;通痹灵系列的应用开发研究。
(二)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
建立中医药抗RA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以及动物实验药物筛选和评价体系,为抗RA新药的开发和有效成分的筛选提供一个全面、客观而可靠的平台;在细胞与分子机理研究方面,着重从T淋巴细胞和滑膜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凋亡等主要环节,以及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蛋白酶等四类分子,研究各种中药制剂抗RA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抗RA的研究提供借鉴。拟重点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中医药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明确作用机理;通痹灵系列的应用开发研究。
(三)《金匮要略》研究
面向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着力探索高素质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经典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就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紧密结合临床开展金匮要略理法方药和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
(四)风湿病诊治规律的研究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地研究中医药防治风湿病的诊治规律,形成系统而规范的中医诊疗体系及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风湿病的水平,丰富中医药理论。名老中医药经验进行传承整理。
三、学习年限 全脱产学习三年,最长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
类型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公共课 | 外语 | 第一学期 | 108 | 6 | 考试 | |
自然辩证法 | 第一学期 | 90 | 5 | 考试 |
科学社会主义 |
方法课 | 文献检索与利用 | 第一学期 | 50 | 2.5 | 考试 | |
医学统计学 | 第二学期 | 40 | 2 | 考试 | 限选课 |
专业 基础课 | 方药实验设计 | 第二学期 | 50 | 2.5 | 考试 | 据不同的研究需要,选择相关课程 |
实验动物学 | 第一学期 | 40 | 2 | 考试 |
DME | 第一学期 | 54 | 3 | 考试 |
选 修 课 | 专 业 选 修 课 | 中诊研究进展 | 第二学期 | 30 | 1.5 | 考试 |
分子生物学 | 第二学期 | 50 | 2.5 | 考试 |
医用计算机 | 第二学期 | 50 | 2.5 | 考试 |
中基研究进展 | 第二学期 | 30 | 1.5 | 考试 |
任 选 课 |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取 |
专业课 | 金匮要略 | 第四学期 | | | 考试 | |
|
|
|
|
|
|
|
|
|
五、培养方式
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明确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作用,又要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科研及临床实践
1、教学实践活动:全程参与金匮要略教学各项活动。参与教学例会、集体备课、开展试讲和教学研究,完成1篇教学论文或学习心得体会。
2、科研实践:积极参加本专业各类课题的研究,掌握相关科研方法及操作,熟悉科研课题的撰写与申报,书写完成1篇以上科研论文。
3、临床实践:按金匮专业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要求。
七、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和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撰写: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大量文献(40篇以上,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外文文献)并结合本人工作的基础作选题报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实用价值。选题报告应在科室或教研室内公开组织进行并评审。评审通过后,应填写《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工作要求:经研究生处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按研究生处的要求邀请开题报告专家,听取专家意见,完善论文思路,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三学期完成。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及导师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论文研究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
(3)论文发表:研究生必须在公开发行的统计源以上专业刊物(增刊例外)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著(或综述)l篇以上(含1篇)方可申请授予学位,发表的论文应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未达到要求者,可准予毕业,但必须等到达到以上要求之后方能申请授予学位。
(4)论文工作: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要求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必须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据可靠,论证充分,推理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表明研究生已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应有阶段性检查,论文写作必须实事求是,具有一定科学性,创新性,并按期进行论文答辩。
九、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必须通过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位课程考试,完成学位论文,政治思想鉴定,经导师、教研室、院、所同意,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要求,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4)学位字013号文件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十、其他参照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