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部门概况|招生工作|培养工作|学位工作|管理工作|思政工作|就业工作|导师队伍与风采
  通知公告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培养工作>>培养方案>>正文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伤寒)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08-09-09 00:00:00   点击数: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深入理解伤寒论相关知识,掌握伤寒六经辨证体系及治法组方规律,掌握伤寒论理论及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能够胜任伤寒论教学及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高尚的师德师风以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2、深入理解伤寒论六经辨证知识,熟悉经方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与伤寒论相关的中医典籍知识,熟悉和了解伤寒论相关文献及临床与实验研究特点。

3、掌握相关科学研究领域(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癫痫等)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前沿。能运用伤寒论理论及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并有一定创见。

4、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能力,达到助理研究员和助教工作水平。

二、研究方向

(一)伤寒论理论研究

1、伤寒论文献整理与研究

2、经方配伍组方规律研究

3、《伤寒论》体质学说及营卫理论研究

(二)伤寒论实验研究

1、经方治疗疑难病证研究

2、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研究

3、经方治疗胰岛素抵抗研究

4、六经辨证现代化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脱产学习3年。

四、课程设置

类型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课

外语

第一学期

108

6

考试

自然辩证法

第一学期

90

5

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

方法课

文献检索与利用

第一学期

50

2.5

考试

医学统计学

第二学期

40

2

考试

限选课

专业

基础课

方药实验设计

第二学期

50

2.5

考试

据不同的研究需要,选择相关课程

实验动物学

第一学期

40

2

考试

DME

第一学期

54

3

考试

免疫学

第二学期

50

2.5

考试

分子生物学

第二学期

50

2.5

考试

医用计算机

第二学期

50

2.5

考试

中基研究进展

第二学期

30

1.5

考试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取

专业课

伤寒论

第四学期

考试










备注:专业基础课:3-4门,由学科点制定,在我校所有研究生课程中选取。

专业课程:伤寒学,由导师及教研室负责,不设具体授课学时,贯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于第五学期,由导师命题进行考试。由教研室负责讲授相关伤寒专业课程,如《临证实用伤寒学》、《仲景学说研究进展》、《伤寒论原著及选注》等。

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硕士研究生个人兴趣或培养需求,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修课的学习。选课办法详见《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手册》。

自学参考书目和相关文献

专著: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孙思邈,千金要方 孙思邈,千金翼方

五焘,外台秘要 朱肱,类证活人书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王好古,此事难知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张令韶,伤寒论直解

程郊倩,伤寒论后条辨 周禹载,伤寒论三注 张隐庵,伤寒论集注

汪苓友,伤寒论辨证广注 钱天来,伤寒溯源集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秦之桢,伤寒大白 王晋三,绛雪园古方选注 吴谦等,医宗金鉴

徐灵胎,伤寒论类方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章虚谷,伤寒论本旨 喻嘉言,伤寒尚论篇 唐容川,伤寒论浅注补正

张路玉,伤寒缵论、伤寒论绪 王肯堂,伤寒准绳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魏念庭,伤寒论本义

黄竹斋,伤寒论集注 曹颖甫,伤寒发微 刘渡舟,伤寒论校注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 陈亦人,伤寒论译释 李培生,伤寒论讲义

李培生,实用经方集成 王庆国,伤寒论(全国自考教材)

熊曼琪,临证实用伤寒学 熊曼琪,伤寒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熊曼琪,伤寒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关庆增,伤寒论古今研究

吕志杰,仲景方药古今应用 尚炽昌,仲景方药应用精鉴

张横柳,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 李赛美,伤寒论(案例版)

期刊

中医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新中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国医论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国际免疫学杂志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五、培养方式

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明确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作用,又要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自学能力、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科研及临床实践

1、教学实践:在科内作专题讲座或读书心得不少于10学时,教师根据其讲课水平进行评分。

2、科研活动:根据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实验设计及标书撰写,积极申报课题;根据导师课题或者自拟课题进行相关实验,具有独立设计实验及自行完成实验的能力。

3、临床实践

根据研究方向及个人能力发展的不同,由导师适当安排临床实践,如随导师门诊侍诊、病区查房,或在伤寒临床科室安排实习。

七、学术活动

参加国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和研究生学术交流次数应在15次以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撰写: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大量文献(40篇以上,其中二分之一以上的外文文献)并结合本人工作基础作选题报告,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选题报告应在科室或教研室内公开组织进行并评审。评审通过后,应填写《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工作要求:经研究生处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按研究生处的要求邀请开题报告专家,听取专家意见,完善论文思路,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三学期完成。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及导师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论文研究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

(3)论文发表:研究生必须在公开发行的统计源以上专业刊物(增刊例外)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著(或综述)2篇以上(含2篇)方可申请授予学位,发表的论文应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未达到要求者,可准予毕业,但必须等到达到以上要求之后方能申请授予学位。

(4)论文工作: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要求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必须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据可靠,论证充分,推理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表明研究生已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应有阶段性检查,论文写作必须实事求是,具有一定科学性,创新性,并按期进行论文答辩。

九、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必须通过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位课程考试,完成学位论文,政治思想鉴定,经导师、教研室、院、所同意,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要求,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4)学位字013号文件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本学科的医学科学硕士学位。

十、其他参照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上一条: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培养方案
下一条: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关闭

打印】    【收藏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中国博士后
广东省学位委员会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      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