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通过深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深入研习《内经》等经典著作,使硕士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学会运用相关的学术观念和思维方法,解决科研、临床研究课题,成为具有较高中医学术素养、理论水平及科研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注重管理与思想教育,使硕士研究生具备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等良好品德,且身体健康,有良好文化修养,能适应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二、研究方向
(一)社会心理应激损伤的中医药防治
(二)中医情志致病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性研究
(三)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四)内经病证、针灸理论应用基础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脱产学习3年,最长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
类型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公共课 | 外语 | 第一学期 | 108 | 6 | 考试 | |
自然辩证法 | 第一学期 | 90 | 5 | 考试 |
科学社会主义 |
方法课 | 文献检索与利用 | 第一学期 | 50 | 2.5 | 考试 | |
医学统计学 | 第二学期 | 40 | 2 | 考试 | 限选课 |
专 业 基础课 | 中基研究进展 | 第二学期 | 30 | 1.5 | 考试 | 据不同的研究需要,选择相关课程 |
实验动物学 | 第一学期 | 40 | 2 | 考试 |
DME | 第一学期 | 54 | 3 | 考试 |
选 修 课 | 专业 选修课 | 免疫学 | 第二学期 | 50 | 2.5 | 考试 |
分子生物学 | 第二学期 | 50 | 2.5 | 考试 |
病理技术与应用 | 第二学期 | 30 | 1.5 | 考试 |
《内经》选读 | 第二学期 | 30 | 1.5 | 考试 |
《难经》研究 | 第二学期 | 30 | 1.5 | 考试 |
针灸临床与基础 | 第一学期 | 30 | 1.5 | 考试 |
任选课 |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取 |
专业课 | 中医基础理论 | 第四学期 | | | 考试 | |
|
|
|
|
|
|
|
|
|
五、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制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双方的积极性,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注重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科研及临床实践
为培养硕士研究生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进行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具体安排为硕士研究生应安排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分散穿插进行),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完成。教研室要在试讲讨论后,方可实践讲授,教研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定成绩。根据课题研究工作需要,可适当安排硕士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并对临床实践进行考核。硕士研究生应该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学术活动,达到学校相关要求。
七、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和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参加学校的学术讲座6次以上。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科研方向,收集资料,进行选题及研究准备工作。在第二学期中,确定研究课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开题报告,听取意见。教研室、导师应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可以采用专题报告、阶段性工作报告等形式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小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学科或专业技术上做出有一定实际意义或理论意义的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
九、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生必须通过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位课程考试,完成学位论文,政治思想鉴定,经导师、教研室、院、所同意,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十、其他要求参照我校研究生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