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浓厚的学术氛围、优秀的师生团队以及多元的文化环境,是培育创新文化的沃土。学校鼓励更多研究生到国(境)外一流的高等院校访学交流,在不一样的学术环境、人文环境下,有助于访学学生重新发现自我、探索自我、重塑自我,拥抱更多无限和未知,在未来中医药科研之路上敢于探索更多可能,成为新一代中医药事业的守正者、创新者。

在访学院校实验室开展实验
陈桐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导师黄宏兴,获学校2023-2024年度研究生国际交流与留学项目资助,赴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习。
2024年2月-8月期间,有幸依托学校国际交流与留学项目,在香港中文大学秦岭教授团队中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得到秦教授,许建坤教授的指导,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扩展了我的专业视野,也让我在科研和临床技术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访学学习期间,我的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我坚信中医药的传统智慧在现代医学中的独特价值,同时希望通过结合现代医疗科技,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在秦岭教授指导下,开展了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应用研究调研。同时在许建坤教授指导下,参与一项关于“铁死亡在骨折中的作用”研究。目前已完成文献综述,拟后续通过实验数据和临床数据的结合,证明中药复方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从中也学到许多实验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在病理学与组织学方面,对我个人的科研发展具有很大帮助。
香港中文大学的医学交流氛围浓厚,除了每周固定的组会,还有不少国际顶尖学者会定期进行学术分享。让我有机会聆听和学习来自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学术思维,进一步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
这段访学交流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中西医结合以在骨伤领域的巨大潜力。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现代医疗技术在骨质疏松症和骨折治疗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也更加坚定中医药在康复和愈合过程中的重要性。我深信,未来的医学将更加注重中西医协同发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的半年中,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更深入地理解如何从细节中发掘创新的可能性。
最后,再次感谢母校给与我这次交流的机会,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将以此次学习经历为起点,继续探索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更多应用可能性。
本文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陈桐莹留学心得体会
编辑: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