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研究生院
首页|部门概况|招生工作|培养工作|学位工作|管理工作|思政工作|就业工作|导师队伍与风采
  通知公告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二级动态>>正文
 

博士四兄弟:17年后带着导师教诲上“战场”

发布时间:2020-02-27 22:04:51   点击数:

“不要说‘职责所在’,也不要说‘应该的’,谁都有更好的选择,但你们选择了更勇敢和有爱的方式,感谢你们!”这是来自湖北一位新冠肺炎康复出院患者给广东援鄂医疗队写的感谢信。

张俭、谢东平、何健卓、周袁申是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广中医孩子”,毕业于我校第二临床医学院,师从17年前的“抗非”功臣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张敏州教授。

从左到右分别是张俭、谢东平、何建卓、周袁申)

今天,他们四位博士带着老师的教诲一起冲上抗“疫”一线。当新冠肺炎灾难轰然来临,曾经的同门师兄弟褪去校园青涩,一个个如中流砥柱般挺身而出,带着老师的教诲白袍加身迎风而上。

导师张敏州:

我的学生能坚守希波克拉底誓言

“这些天,我陆续收到驰援前线学生们的来信,我的四位博士研究生:张俭、谢东平、何健卓和周袁申,此刻他们正在武汉和广州隔离病区,全力以赴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传承着‘抗非’精神。我为我的学生能坚守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勇士出征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张敏州教授看着四位学生的一封封来信,心中波澜起伏,回想起17年前的“抗非”岁月。

“我永远忘不了2003年1月25日至2003年4月10日这一段难忘的经历。疫病突然降临,我们面对一次生与死的考验;猝不及防,我们在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了战场。但面对躲藏在暗处的凶险、残暴的敌人——传染性极强的非典型肺炎, 在医院领导的直接指挥下,我们沉着应战,勇敢地承担起抢救非典型肺炎重症病人的任务。面对“非典”,我们没有退缩,因为我们是白衣战士,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面对危险,我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为了抢救病人,我们前仆后继,不畏艰辛,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在这张全家福照片中,有17位战友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光荣负伤,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至今还留有伤痕;有5位战友累倒、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但他们稍事休息又重新站起来投入工作;还有自始至终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友。他们的青春热情,他们的高尚情操,他们对工作的热爱,他们对人民的忠诚,还有亲情、友情在支撑着他们不屈的信念。

学生张俭:

逐梦的我终于成为了那个讲故事的人

(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大学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1月27日大年初三,张俭作为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医疗队成员驰援武汉。至今已20余天,面对新冠肺炎肆虐,疫情严峻,张俭深深感到临床的工作和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直到最近不断有新冠肺炎患者在广东医疗团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好转出院,他紧张的心情才逐渐开始平复。

张俭博士(左1)、谢东平博士(右1)在武汉一线

在这段日子里,导师张敏州反复多次来电关心张俭的情况,叮嘱他一定要注意防护。导师以“抗非”的经历鼓励他一定要不畏艰险,努力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并鼓励他积极加入党组织。张教授表示,作为一名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愿意做张俭的入党介绍人。

张俭提起导师,总是不自禁地想起ICU每个新员工入职之前,张敏州老师必定会把入职的新员工叫到一起,把当年反映医院ICU抗击非典的作品《疾风劲草——重症监护室(ICU)自己的故事》亲手递给他们,并反复叮咛,一定要学习、继承老一辈ICU人抗击“非典”的精神。

学生谢东平:

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要冲锋在前

(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芳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2003年“非典”战役打响时,谢东平只是一名刚上临床的实习医生。那时候要到急诊轮科,但却由于“非典”被终止了。为了保护经验不足的实习医生,医院终止了所有实习医生的轮科实习工作,就像今天新冠肺炎时期一样。

谢东平毕业后进入医院的ICU工作。无论是在大德路总院ICU,还是在芳村医院ICU,都能见到挂在墙上的“非典”记忆照片,经常听到导师张敏州分享叶欣护士长“这里危险让我来”的故事。

2014年医院收治了禽流感患者,虽没有“非典”的深刻,但作为主管医生谢东平也一直记忆犹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谢东平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经历了‘非典’战役出色队伍中的一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必定是要冲锋在前的!因为我们有能力、有经验,更有战胜疫魔的信心和决心。”

谢东平博士在武汉一线

自1月29日开始,谢东平参与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一个隔离病区的临床诊治工作。经过努力,患者的病情在不断好转,累计已经出院十余例患者,就连最初需要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的患者也在康复之中。

他在信中坚定的对导师说:“我们一定会传承‘抗非’精神,以重症医学科当年‘疾风知劲草’的韧性,打赢这场‘战疫’。”

学生何健卓:

责无旁贷,担当起这个使命

(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1月23日除夕夜,医院迅速组建防治新冠肺炎应急医疗队,并开设隔离病区。何健卓第一时间退掉与家人旅行的机票及酒店,第一个主动请缨加入第一批隔离病区抗疫队伍。

  “想到自己是一个党员,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我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个使命。我是党员,我先上!”

何健卓博士在隔离病区

作为隔离病区的先行者及建设者之一,曾担任重症医学科大科秘书的他,很快就为隔离病区制定好相关的流程规范并运转。隔离病区的工作主要是筛查新冠肺炎高危患者,随着病区运行的成熟,收治疑似患者人数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平均每天收治5-8名患者,部分患者还需要使用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装置、无创呼吸机等设备,这恰好发挥了何健卓作为ICU专科医师的技术优势。

提到导师张敏州,何健卓特别感慨,“老师多次来电关心我的情况,鼓励我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特别嘱咐我要做好自身的防护,为抗疫战斗做出贡献。”

学生周袁申:

满怀斗志与老师奋战在抗“疫”一线

(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周袁申曾就读于学校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目前在读全日制定向博士。硕士期间师从邹旭教授,博士期间师从张敏州教授。

1月27日大年初三,他毫不犹豫地踏上前往武汉的列车,成为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的一名队员。

“临行前,我的博士导师张敏州教授叮嘱我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做好防护,勇于担当,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尽最大能力救治患者。我想,我们站在战‘疫’的最前线,绝不会退缩,绝不当逃兵,与病魔战斗,这是医生职责所在。”

2月13日对于周袁申是个特殊的日子,是他第一次和邹旭教授前往武汉汉口医院进行查房。邹旭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大科主任,也曾是他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能与老师一起并肩作战让他激动不已。

进入病房前,邹教授细心嘱咐周袁申应该如何操作,如何辩证思考,特别嘱咐他要注意做好防护。进到病房后邹老师带着周袁申仔细询问病人病史,详细分析脉象情况,亲自给病人进行穴位针刺治疗。

“这和平时诊治病人的样子一模一样,不同的是我们的外面多了一层防护服,但是防护服却掩盖不住老师对诊治病人的热心与专心。”看到邹教授如平时一般带着自己查房,周袁申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我自己都感觉到汗在手臂上打转,而转身看到老师的两个护目镜早已布满了雾水,令我满是敬佩。”

邹教授在结束查房后和周袁申合了一张影,并告诉他要抓紧拳头,“再艰难的时刻,抓紧拳头,慢慢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邹旭教授和周袁申博士结束查房后合影

周袁申的两位导师,都曾经历过“非典”,老师们的教诲与鼓励让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驰援武汉奔赴一线。谈及两位导师,他特别激动,“最想说的是感谢两位导师张敏州教授和邹旭教授对我的培养,让我练就好重症医学的专业能力,能够成为医院支援前线的一份子。”

“作为中医人,我们的医疗队满怀斗志而来,既有‘抗非’的丰富经验和教训,又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及纯熟的护理技能,更有中医中药的神奇功效,我们定将不负使命,与疫情抗战到底。”

 (左起)张俭博士、谢东平博士、周袁申博士在武汉一线

执行编辑:徐娜娜 陈晓婷

责任编辑:廖晓键 陈爽

审核:孟楠

审定:郑维群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第二附属医院

博士四兄弟:17年后带着导师教诲上“战场”

https://mp.weixin.qq.com/s/T8j6Malh00p_nXqIr2mOfQ

上一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丨基础医学院举办2021年研究生“中医...
下一条:“疫情当前,停课不停学” ——护理学院成功举办研究生学...

关闭

打印】    【收藏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中国博士后
广东省学位委员会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      邮编:510006